今天这篇,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聊聊之前没写的产品游戏化:激励体系。
在之前的文章中,对游戏化进行了定义:将游戏中那些有趣、吸引人的元素巧妙的运用于现实世界或者生产劳动中,也被称为“以人为本的设计”。
也把游戏化分成了两大类:内容游戏化、产品游戏化。
内容游戏化,这里的内容可以是教育的知识、可以是直播、也可以是广义上的信息内容。
做内容游戏化,核心还是围绕内容本身进行趣味性和互动性设计。有关内容游戏化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之前写的这篇文章:《浅谈在线教育游戏化》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当时剩下的:产品游戏化。这里的产品泛指大家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的各种应用程序。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产品游戏化的定义;
如何设计激励体系;
激励体系的设计原则;
激励体系的作用;
一、产品游戏化的定义
产品游戏化,主要围绕激励体系进行设计。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叫激励,结合之前看的一些激励的文章结合个人理解,这里把激励定义为:通过物质、精神等奖励方式,提升某项运营/产品指标的行为。
简单来理解,说人话就是:给用户些好处,让他们多做一些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儿。
二、如何设计激励体系
前段时间做了几个跟激励体系相关的项目,也从0到1搭建过一个激励体系,结合项目实践经历和经验总结,在设计激励体系时,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纬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业务目的;
期望行为;
激励方式;
先来说说业务目的,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业务期望通过做激励体系来达到什么目的?
比如要拉新、提升留存和用户粘性、提升用户活跃等等。
不同的业务目的在进行产品游戏化设计时,思路和玩法的差异也很大。
举个栗子,如果业务目的A是为了拉新、业务目的B是为了提升留存或者促活。
那围绕业务目的A的拉新,我们一般会更多围绕互动玩法(也就是内容游戏化)进行设计,需要设计出一个爆款玩法和分享激励机制,带动老用户自发分享推荐、吸引新用户参加,从而产生裂变达到拉新的业务目标;
而围绕业务目的B的留存或者促活,更多的则是围绕已有的用户设计激励体系,通过用户激励的方式吸引用户不断使用我们的产品从而达到留存和促活的业务目的。
所以业务目的也是我们在最开始需要思考清楚的,在现实中这种业务目的一般会伴随业务的发展情况或者线上的一些数据分析产生。
确定好业务目的之后,下一步则是:期望行为。
期望行为,就是围绕确定的这个业务目的,电话号码列表 我们期望用户产生那哪些为?
比如围绕拉新的业务目的,我们期望用户下载产品;围绕促活的业务目的,我们期望用户注册登陆并使用产品;围绕留存的业务目的,我们期望用户每天都能来使用某些功能。
在筛选确定期望行为时,需要先把产品中能想到的跟业务目的相关的产品功能以及对应的用户行为都列出来,然后再结合相关性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出几个或者多个能够对期望行为产生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期望行为。
筛选出来的这些期望行为,也直接决定了我们设计的激励体系的任务类型、任务节点。
在明确了业务目的,确定了期望的用户行为之后,最后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物质激励:我能得到什么物质?
精神激励:我完成了什么大事?
增值服务:我能得到什么特权?
物质奖励,核心关注的是我能得到什么物质。
可以拆分为积分体系(各种积分)、和财富体系(各种虚拟货币、非比特币等,此处代指各个产品自己定义的跟RMB形成一定兑换比例的金币)。
如果用户完成了我们期望的行为,就会获取一定量的积分或者虚拟货币。这些积分和虚拟货币只能在该产品内流通使用,一般可以用来兑换商品。
根据商品价值的不同,虚拟货币可能抵扣全部价格,也可能抵扣部分价格,其余部分需要以人民币补足。
除了兑换商品,用户还可以消耗虚拟货币参与抽奖。很多产品会放几个非常吸引人的大奖,如iPhone,等吸引用户参与抽奖,参与门槛低,奖品吸引力大。
举个栗子,京东的京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质激励实例。